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,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,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。我将给孩子们留一定的钱,其实已经给了他们一些钱,但是相比我拥有的,这些钱算不了什么。如果让他们在钱堆里生活,认为自己能无限支配社会资源,这对社会无益。
记者:从捐款角度说,你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人;同时也是最贪婪的人,那是从赚钱角度说,如何看待这个矛盾?
巴菲特:我只是非常幸运而已,获得了疯狂的回报,但即便没有这么多回报,我还是会做我做过的一切,因为我喜欢投资。毛毯到雪糕等一系列产品,该公司同时持有如沃尔玛、
记者: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呢?是不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富人的孩子的境况?
巴菲特:我认为这(将巨额财富全部留给子女)对社会不好,对孩子们也不好,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。当然,知道这些钱能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也是很不错的感觉,我经常收到人们的来信,不仅是感谢我的捐款,他们还在信里详细告诉我因为这些捐款,他们的生活如何被彻底改变。对此我非常放心,因为我太太乐于助人,她喜欢将财富捐献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,在这方面她做得非常好,我完全没有顾虑。相比其他资产超百亿美元的富豪,他的赚钱方式不是专注于创新性的技术开发或者投资实业产生利润,而是利用资本增值,因此作为"全球最伟大投资人"他当之无愧。
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,如今他的众多外号中的一个就是"奥马哈的奇迹"。
记者:去年你作出了重大宣布:在有生之年将所有资产的85%捐献,请问你对这个决定是否后悔过,是否在夜里曾醒过来问自己:"我到底做了什么?"
巴菲特:没有,我睡得像婴儿一样甜。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,1941年,11岁的他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,1947年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,两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,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?格雷厄姆。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,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,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,我绝不相信某一个人的子宫具备这样的"神圣性"。1965年,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?哈撒韦(BerkshireHathaway)、可是现在这个基金会的名字是"苏珊?巴菲特基金",我自己必须来完成这项任务了,因为从未想过太太会比我早亡,因此也就根本没有计划B.
记者:你已经决定不会将全部财富留给子女。为什么"股神"看上去仅有赚钱的乐趣却没有随之而来消费的激情呢?他的投资理念对很多人来说是《圣经》,而花钱哲学就是《天书》。
巴菲特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,他住的房子是老家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,就连汽车也是普通的美国车,用了10年之后才交给秘书继续使用。 |